水体清澈见底金富宝,水质得到提升,两岸白鹭翩跹……近日,建邺区天保西河、双龙河低水位运行实验初见成效。一幅水清岸绿、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为建邺区河西南部的重要河道,天保西河全长1.7公里,河底宽约10米;双龙河全长2.35公里,河底宽约8米,两条河道长期面临流动性不足、水质透明度低、底泥污染富集等问题。
为破解这些治理难题,建邺区于今年3月启动低水位运行试验,通过将水位控制在0.5米以下,利用自然光照和氧气促进底泥污染物分解,恢复河道自净能力。
经过数月的试验,低水位运行已带来显著变化。站在河边,可以看到水体透明度大幅提升,光照能够直达河底,这为沉水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
水温较以往升高4-5℃,溶解氧从6.85mg/L提升至8.25mg/L,微生物活性明显增强。同时,城南水厂每日8000吨尾水补水进一步改善了河道流动性,减少了污染物淤积。
展开剩余72%化学指标方面,水质较往年同期提升,氧化还原电位试验期间均值达161mV,较往年提升63%,实验改善了泥-水界面环境因子,促使底泥中的功能性细菌增加金富宝,优势菌群由厌氧性微生物转为好氧微生物。
同时,硫弯曲菌属显著增加,推动底泥有机质降解,总有机质下降31.6%,总磷下降40.3%。这些数值,均说明河道逐步向好氧性河道转变,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提升。
生态系统的恢复尤为引人注目。浅滩区域自然生长出大狼耙草等湿生植物,浅水区出现菱角、狐尾藻及鱼虾螺贝,吸引白鹭、野鸭等鸟类栖息觅食。
湿地植物收割是一种有效的生态管理手段,通过移除植物生物量直接可带走其吸收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7月15—17日,进行了第一次收割湿生植物,一共收割湿生植物16.5吨,首次实现碳截存1320千克,并移除氮66千克、磷6.6千克,有效降低内源污染负荷。
此外,双龙河邺城路小学附近还开展了沉水植被恢复和大型底栖动物引入实验,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在双龙河做大型底栖动物恢复实验,选取了圆顶珠蚌、三角帆蚌等作为目标恢复物种,研究底栖群落恢复路径)
低水位运行试验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了“低碳、低成本”的新思路,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26年起,建邺区计划在条件成熟河道推广这一模式,并推动其纳入城市水务标准体系。
未来,将通过长期监测和动态调控,平衡生态修复与防汛安全,为长江经济带类似区域的水环境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随着试验的深入推进,天保西河、双龙河正逐步恢复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成为建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供稿:南京市督改和攻坚办
编辑:李萍 乌恩奇达来
审核: 赵继平金富宝
发布于:北京市线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